看看內地「消費者之苦」 便知谷內需有幾難

經濟脈搏

發布時間: 2019/01/24 16:23

最後更新: 2019/01/24 17:20

分享:

分享:

據美國《商業內幕》報道,經濟數據顯示中國在試圖控制債務方面面臨巨大壓力。而且,不只是企業利潤或金融部門受到打擊,消費者支出的疲軟也已蔓延到整個經濟體。

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趨勢十分嚴峻。根據官方數據,新就業崗位數量在去年下半年同比下降。上一次發生這種情況發生在2015年3月,當時經濟出現了痛苦的經濟放緩。此外,工資增長率從第三季度的8.6%急劇下降至第四季度的6.8%,為2016年第三季度以來的最低水平。

報道稱,這次中國經濟低迷的原因,從中國消費者的身上可見端倪。分析師指,中國消費者的債務比過去更多。自2008年以來,中國家庭債務增長率幾乎是收入增速的兩倍。2014年,中國上一次經濟放緩,家庭債務約佔GDP的40%。僅僅四年多之後 ,已經上升到60%,與歐盟和美國的水平相若。

分析師指,保守估計2014至2018年所有家庭債務的平均利率為6.5%,中國家庭的利息和本金負擔也將從2014年底的4萬億元增加到最後的8萬億元。債務償還成本增加兩倍,遠高於此期間家庭收入的1.4倍;按名義價值計算,這額外的4萬億相當於2018年年度零售額的11%。這是中國消費的未能像過去般堅挺的主要原因。

沒有內需就無法擺脫對外部需求的依賴,因此除了中國高度槓桿化的企業和金融部門要解決的所有問題之外,當局的另一個任務就是谷消費,確保消費者在償還債務時仍在消費。

在過去的經濟放緩期間,中國政府為鼓勵消費向消費者提供了家電和汽車等稅收優惠政策,這些都是對經濟產生影響的大件物品。但問題在於中國剛剛實施汽車刺激計劃,因此需求疲軟。更多減稅措施可能會有所幫助,但減稅幅度始終有限。

除此之外,還可以選擇對房地產市場下手,不過當局似乎正在避免這種情況。到目前為止,樓市已經泡沫高築,當局還未出手推高樓市,不過分析認為,但如果情況持續轉壞,他們可能會改變主意。

不過,無論哪種方式,經濟學家都認為這種有針對性的政策刺激是有限的。J Capital Research的聯合創始人兼研究總監Anne Stevenson-Yang表示,在這種特定行業的政策支持下,任何改善都只能是適度的,隨著過去幾年人口增長和前期支出的減緩,市場已經變得越來越飽和。她補充說,迫使家庭以犧牲消費者債務和政府補貼為代價來推動消費,會挫敗政府實現增長可持續發展的目標。因此,她表示對中國任何強勁的消費復甦持懷疑態度。

報道稱,政策制定者還可以選擇降低利率以使借款人更容易償還貸款,惟可能會刺激資本外逃。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